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EMBA院校 > 中欧商学院EMBA

2011中欧商学院-成为财经峰会在北京校园成功举行

EMBA招生网    www.embaon.com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5日    来源:

  11月5日,2011中欧-成为财经峰会在北京校园成功举行。作为中欧最高规格的闭门峰会,本次峰会的主题为“世界中国 中国责任”,各行业精英翘楚、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进行了一场思想的激荡,共同探讨了中国在下一年前行中变革的方向。中欧-成为财经峰会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成为资本共同主办,逾百名各界精英人士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方院长朱晓明在欢迎辞中表示,到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各界经营翘楚肩负着企业的责任,更肩负着中国发展的重担。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种种命题很有意义,“今天我们集聚中欧,将以坦诚开放的学术态度,共同见证一场高端、前瞻的思想盛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先生致开幕辞,正式为本届中欧-成为财经峰会拉开了帷幕。他结合国际环境和国内现状,提出了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他认为,“三季度的数据表明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但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的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经营;必须抓紧节能减排工作;必须重视收入分配问题。”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教授做了首个开幕主旨演讲----“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余教授从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再平衡这个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国目前面临的压力,并提出了一些对政策调整的看法。他指出,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资产危机,“当美元贬值的时候,实际上中国的国际收支地位就会发生恶化,这种恶化本身实际上是一种财务的转移。”他强调说,当中国海外金融资产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改革势在必行,“最重要的就是下定决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调整的步伐,不要因为出现了危机才停止调整。”


  美国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青木昌彦教授做了题为“如何设计应对巨大冲击和促进创新的协调机制”的主旨演讲,青木教授同时也是日本京都大学的名誉教授、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青木教授首先提及日本现在老龄化非常严重,到了2050年,韩国和中国也会沿着这个趋势来发展,进入后人口发展阶段。中国、日本、韩国要实现可持续的人均GDP增长,只有通过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人员的协调、组织的协调和机制的协调,而不仅仅体现在一些资产的增加,或者是投入的增加。”


  中美之间:多极格局下的大国博弈


  当世界对中国冠以“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寻常的能力和超乎以往的自信”之时,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正对世界经济产生着更为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中欧-成为财经峰会的第一主题讨论中,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董事局主席高尚全教授,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原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教授,美国胡佛研究所副主任大卫?布莱迪教授以及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黄平教授就中美博弈问题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中欧会计学教授兼副教务长许定波教授主持了第一主题讨论。


  高尚全教授表示,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很多困难,出路有三条:一是扩大内需。当前城镇化的进展对于国内需求有很大的推动。但扩大内需还需要改革,特别是打破垄断,要在完善市场、完善法制上下工夫;二是调整结构,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增加进口,调整外贸体制的结构,改变外贸发展的方式。


  接着,黄平教授从一个研究中美关系、研究美国的学者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几个不平衡关系。他指出,我国和周边国家在经济贸易和互相依赖度不断提高,但在经济战略上却越来越缺乏信任。“世界各国好像越来越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自己又觉得自己要处理内部的矛盾。”


  曙光在跳跃:中国的产业新希望


  第二主题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在资本市场国际化、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能源与电子商务等产业上的理解与进取。参与讨论的嘉宾有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教授,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先生和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中欧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赵欣舸教授主持了第二主题讨论。


  曹远征教授认为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依然是工业为主、以外向为主,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会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他说:“理由一,未来世界经济可能会长期陷于低迷状态,出口导向型的工业是难以维持,它必须转向内需;理由二,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已基本逼近刘易斯拐点,工资成本大幅度上升,低成本的劳动制造业需要转向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开发;理由三,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和就业形势都比过去有重大的变化;理由四,节能环保促使着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


  王志远先生承接着曹教授的观点,继续深入剖析了中国产业转型的意义。他明确指出,出口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正在降低,内需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这是一个自然趋势,不是推动的结果。据王志远先生的调查,中国人口中大概有20%是真正的消费者,“要继续有GDP增长,我们必须把剩下80%的人口变成为真正的消费者。”


  出路与走向:中国改革的下半场


  第三场主题讨论,改革是永恒的话题。过去三十年的成就,是豪气与勇气的舞台,而下半场,则将更考验决心与智慧。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博士,APCO公司资深顾问、原《华尔街日报》中国总编麦健陆先生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教授参与了最后一场主题讨论。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约翰?奎尔奇教授担任主持人。


  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轨迹会是什么样的?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到底在哪里?面对奎尔奇教授的问题,樊纲博士观点鲜明地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肯定没有硬着陆”,“维持8%以上的增长应该不成问题”。随后他对改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国企改革最好的办法一是积极发展非国有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然后通过股份制、参股等手段来使体制更加多元化、使产权的机构更加多元化;二是必须在各个领域都推进改革。樊纲教授对金融领域的发展持乐观的态度,“民营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的发展、资本帐户的开放、人民币制度等方面都需要改革,潜力仍然很大。”


  最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成为基金创业学教席教授佩雷罗?雷诺教授做闭幕总结。他感谢所有嘉宾的参与并表示,“我们应该有信心。中国经济现在进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阶段。要采取有效手段促进消费和创业,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环境。”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zhongou/63975.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EMBA招生网 2010-2021 沪ICP备13002341号-17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6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