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EMBA院校 > 中欧商学院EMBA

中欧副院长张维炯:商学院不能是传统的学院派

EMBA招生网    www.embaon.com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5日    来源:

上海浦东红枫路上有家西式餐馆,那里的服务员吴梅23点才下班。吴梅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学生总是赞不绝口,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经常集体电话叫一批全麦面包,给店里带来很好的生意;也不仅因为这群30岁左右的活泼年轻人给这片整齐素净的地方带来了生机;她说,这些人给她的感觉有些“不一样”。

这所商学院目前正计划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开设第一所海外分校。中欧将在阿克拉开设高层管理短期课程及高管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目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已拥有全球最大的EMBA课程。不过,学院的领军式人物张维炯副院长则更愿意把自己当做是这所学院的教务长,或者按他的说法是:服务员。
教授评定体系存在短板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仝允桓曾表示,无论是大陆学生还是国际学生,到中国的商学院来,不是想在中国学点美国东西,而是想学到中国内容。但当前高校的教授评价体系是:按照老师在美国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目和质量评定教授。这导致中国教师都在研究“美国困惑”,替美国企业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对中国企业发展是个损失。张维炯说,中欧现在正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出首刊的《中欧商业评论》就是其中的一个解决之道。记者在这本杂志中看到了吴敬琏、金占明和梁小民等知名学者的文章。

对于中国商学院与世界顶级商学院的差距在哪里,张维炯认为有两点,一个是师资,一个是学术环境。为什么中国的商学院不及欧美的,张维炯表示,原因有俩:第一,由于学术文章必须到美国发表,所以文章导向都是研究美国问题。而中国的教授在各自的学院中研究美国的企业,当然赶不上在美国研究美国问题的教授。第二,美国有非常多的学术会议,学校间有很多教授交流,但国内各商学院之间的教师几乎是不交流的。张维炯说:“如果这种技术性的系统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管理教育不就随之起来了吗?”

把在美国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数作为教授评定标准的规定,是目前商学院一大特点,应该说这种评语标题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其合理性在于:国际上知名的杂志,在学术地位、严肃性、先进性、前沿性确实做得不错;而相比较而言,中国有些所谓“核心期刊”却收取版面费甚至“明码标价”。最近天涯论坛一篇《为在中国“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感到羞耻》,更是引起了网友的热捧。

但对于商学院来说,把教授评定标准建立在欧美学术期刊上,也只能是权宜之计。首先,这种标准是帮美国而非中国解决问题;其次鼓励国内教授在美国顶尖杂志发表文章,其实是在帮美国的杂志做品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品牌杂志。张维炯表示,中国有过两本好的管理学杂志,最早的是浙江大学的《管理工程学报》,现在是南开大学的《南开管理评论》。此外,对于管理学、经济学、人物学、社会学来说,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同带来的差异,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学术平台,对于这些学科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zhongou/63351.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EMBA招生网 2010-2021 沪ICP备13002341号-17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6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