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EMBA院校 > 中欧商学院EMBA

中欧教务长访谈录:我们以了解中国而见长

EMBA招生网    www.embaon.com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5日    来源:

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往一直十分重视在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随著中国市场对MBA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你们会继续重视这类项目吗?

答:MBA项目在我校教学项目中所占的比例显然是最小的。我们约一半的收入来自EMBA项目,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在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来自MBA项目的收入只占六分之一。 MBA班的规模也是所有培训班中最小的。但我们确实计划马上增加MBA学生的人数。去年我们扩充了学校的教学设施,我们可以在不降低入门标准的情况下轻而易举第将MBA英语教学班的数量由2个增加到3个。目前我们每年的MBA毕业生约有125人,从今年9月开始我们将把这一数目提高50%。

我们在EMBA项目方面则没有类似的计划,这一项目的学生规模已恰到好处。我校EMBA班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是500人。去年有7,000人参加了我们的在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就收入而言来自在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的这块增长是最快的。但就学员人数来说,这一块的增长却不是那么快。

问:与其他在华运营的跨国培训机构相比,你们培训出的学生相对较多,这也反映了中国教育市场的巨大规模。但学生数量达到多少时就算过多了?换句话说,学生数量达到多少就开始影响教学水平了?

答:你是说学生的最佳规模是多少?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在我们授予学位的教学项目中,教学标准的一贯性是最重要的。教学项目的规模越大,保持原有教学标准的难度就越大。我们最好是始终维持中等规模。我们专职教师的理想规模是45至50人,从现在起我们将用4年左右的时间达到这一水平。目前我们每年招募5到6位专职教师,在这方面我们不打算加快步伐。商学院的规模往往会增加得过快,我们正努力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从欧盟和上海市政府两方面获得资金。你们还有一些合资伙伴。你们学校有两位院长以及两位教务长。鉴于厨房里有如此多的厨师,你们做事时难道一点也不觉得碍手碍脚吗?比如说,当人们对某门课程或某项活动有不同意见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答:你说的都是事实,但我们从欧盟和上海市政府获得的资金实际上很少。我们95%的运营资金来自学费收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一家合资机构,代表欧洲合资伙伴的是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代表中方合资伙伴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合资双方各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董事会派出5名董事。董事会之下是两名院长和两名教务长,都是由欧洲人和中国人共同担任。院长的主要职责代表学校进行对外交往并出席筹资赞助活动。学校的日常业务则由教务长负责。

合资机构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有两位教务长,但这一安排也保证了学校的顺利运转。我们学校近200名行政人员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外籍人士只有4到5人,因此行政人员主要由中方教务长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位授予工作则由我这个外籍教务长负责。我们有明确的分工。

不过,了解一下如果产生意见分歧时我们将怎么做也是件有意思的事。理论上说,学校的管理委员会负责解决这些分歧。但由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如此重视决策的连贯性,并且管理人员都是从学校内部提拔上来的,因此我们很少出现意见分歧。如果真的出现了分歧,我们将请执行院长佩德罗·雷诺作最后裁决。但由于管理委员会的4位成员能够非常密切地合作,因此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分歧。我不记得我们有过什么非要执行院长出面裁决的事情。

问:让海外的教授来上海任职教遇到多大困难?

答:现在遇到的困难比几年前小多了。我们在招募访问教授方面不存在任何困难。我们为招募全职教授时开出的薪资条件在国际上是很有竞争力的。上海也不再是一个被视为畏途的工作地。当我在1982年首次来中国时,多数人只能通过看地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答:美国商学院的数量要大大多于欧洲。MBA就是美国人首创的。但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体系更具灵活性也是原因之一。对欧洲的教授来说,离开一家知名大学的安逸生活而转投他乡更加显得有些不同寻常。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希望学校能够招募到更多欧洲教授。从所持护照上看,我们有10位教授来自欧洲国家,约占我们教授总数的三分之一。但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华裔。

问:你一直对正试我是怀疑多于批评。我并不怀疑欧洲教授对本国市场的了解,但我确实怀疑他们在中国传授切实可用的知识的能力。我们在中国教授的课程不仅要学术上过硬,还应对中国未来的经理人确有帮助。我的怀疑正源于此。

有些教授就职的欧洲商学院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很缺乏了解。我不认为一位缺乏对亚洲特别是中国事态的真正了解的教授能在国际商务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而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点。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人开始中国访问,并且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中的一些人就访问过我们学校。

这倒不是中国的教育市场有多么不同,是中国的经济、文化和这个国家本身太与众不同了。中国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与其他国家不同,这里仍有地球引力,真正与众不同的是中国的工作环境。中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这使得人们必须认真看待它。

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未来几年的业务扩展计划是什么?

答:有几项计划已经提上了我们未来3至4年的议事日程。其一是,我们希望增加一个全日制MBA班。

其二是,过去10年间我们取得的成功不仅有赖于我们将事情做好的能力,也有赖于中国经济的总体强劲。如果你是在一个经济增长强劲的国家从事教育产业,你培养出的经理人就能为市场所消化。要维持我们的竞争优势,除了要有良好的经济增长环境外,我们还需在研究方面做得更突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希望在未来5至10年内能够成为一个从事中国研究的重镇。

其三是认证问题。我们是首家获得Equis认证的中国商学院。这对我们在国际上赢得声誉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国我们是最好的,但在国外人士看来,如果你是一家中国的商学院,人们就会关注你的发展中国家背景,而不会将你视为国际知名的商学院。我们需要在研究、教学和招生等各个方面都达到国际水平。我们希望能够牢牢地跻身于世界一流商学院之列,当然不一定排在前两三名,但一定要排到前10名左右。

第四件事情是,我们正在北京兴建第二校园。虽然目前只是刚刚完成了奠基,但第二校园的建设是未来几年我们业务拓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列文章:

中欧教务长访谈录:我们以了解中国而见长

中欧教务长访谈录:我们以了解中国而见长

,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zhongou/62182.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EMBA招生网 2010-2021 沪ICP备13002341号-17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6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