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目前中国还有什么东西短缺的话,那就是受过职业训练的商业领袖,我来到中国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更多人才,向中国企业输送优秀的商业领袖。”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新任副院长兼教务长约翰·奎尔奇在2011年达沃斯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奎尔奇在国际MBA教育领域蜚声世界,自1998年以来陆续担任伦敦商学院院长和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而从今年2月份开始,他将履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他也将举家从欧美迁居中国上海,开启人生的另一片天空。
奎尔奇说,1998年他从哈佛商学院教授转往英国担任伦敦商学院院长,正是由于当时的欧洲经济对美国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当前我在中国看到了同样的机会,中国的经济正在超速发展。而要实现继续经济可持续发展,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不可或缺的,这对目前的中国企业是最为重要的。”
虽然尚未上任,奎尔奇对中国当前MBA教育的现状已经有了深入透彻的研究。他说,中国每年毕业的MBA学生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但学生质量浮动很大。当初为MBA教育设定的标准,目前已经不再那么严格。这一点上,作为MBA学员“消费者”的雇佣企业,最有发言权。
而对于经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目标,奎尔奇向记者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要树立一个典范,将中国MBA做到世界最优秀的水平。这样中国最优秀的学生不需要到哈佛或者斯坦福去学习MBA,在中国国内就可以了。”
在国际MBA教育界,奎尔奇以案例教学法的忠实拥趸闻名,他编著的几十本案例教材已经成为业内经典。他说,案例教学需要互动,不仅是在教授和学生之间,更在学生与学生之间。
而对于在中国推广案例教学可能遇到的困难,奎尔奇早有准备。他说,“中国的传统教育多注重理论、注重考试,而不在于培养掌握你商务交流和谈判的技巧。当我们在中国应用案例教学的时候,中国学生可能会有些害羞,担心犯错误。这正是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的文化障碍。因为在不确定的经济中,需要商业领袖甘冒风险,并且承担可能的失败。”
奎尔奇还表示,“如果失败了,并不意味着结束,他们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想出一个新的思路,这个思路可能会创造一个新的微软或联想。我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真实的商业环境,并学会放松自己,最终将学生培养成高效率的领导者。”
他最后表示,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取得了让世界羡慕的成就,他自己来到中国也希望为中国经济作出贡献,“我们要向中国的企业输送优秀的商业领袖,他们可以在中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领中国企业到全球贸易和投资,创立新的世界品牌。这也许需要很多年的时间,但我愿意付出。”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zhongou/61871.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