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论坛”移师中原,在河南郑州大河锦江饭店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经济增长新模式与全球化新挑战”的论坛。
此次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光大银行郑州分行承办。 论坛围绕河南“十一五计划”所制定的目标,就当前河南经济中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具有前瞻性的分析与探讨。
在中欧校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朱夏炎先生的主持下,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和杨国安在论坛上分别作了名为《新经济增长模式与制度建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演讲。
转变模式需三方努力
许小年教授在演讲中指出,当前转换增长模式难度主要来自于两方面: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和国内制度建设的亟待加强。GDP、税收、就业挂帅,导致经济发展永远追求速度而非效率。此外,他还指出,目前国内经济已经形成了多元利益主体,国民经济进入了利益博弈的“战国时代”。“作为参与博弈的一个利益方,政府很难代表全社会决定利益分配格局,政府仲裁过程中的倾向性将引起公正性问题。”
许小年教授还提到,在目前的国内经济大环境下,转换经济模式的出路不在于刺激消费,而在于提高效率以促进增长。他认为,要转换经济模式,就要进一步培育和扩大金融、地产等服务业市场,并充分重视研究、开发与创新。
最后许教授表示,国内的政治改革、立法和司法改革已经日趋紧迫。要转变增长模式、转变公共政策制定模式,需要“政府的远见”、“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民众的理性”。他表示,政府需要尽快启动政治改革和司法改革,知识分子应该独立于利益集团、认真研究问题,对学术、社会和历史负责。而民众观念的现代化是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基础,民众要遵守游戏规则,尊重游戏的结果,尊重他人的权利。
全球化不等于走出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飞利浦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人力资源及组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杨国安教授,结合该中心过去一年来在华人企业全球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来宾们分享了他在企业全球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杨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企业全球化不等于走出去。他认为,全球化是一个成长的战略,是关于如何打破国家界限,如何利用国家以外的资源掌握商机,帮助公司成长的战略。对海外资源的利用和全球市场的经营,都是企业的全球化的手段。
杨教授还向立志于全球化的企业谏言:“全球化是一个进程,而且全球化的过程里面往往是有阶段的。企业要考虑本身的资源和能力,找出全球化战略的定位,然后分阶段进行全球化。一般企业往往是从国内市场做起,后来慢慢转向利用海外的资源、资金和技术来强化自己在国内的地位。华人企业思考全球化的时候,必须要明确全球化战略的重点:到底是用国内的资源打国际市场,还是用国外的资源打全球市场。”
中欧管理论坛“因地制宜”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此次论坛的主办方。其市场公关部主任周雪林博士表示,作为一所学术性机构,中欧以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为己任。“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及走向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中欧有一批诸如吴敬琏、许小年等斐声国际的优秀教授,有国际领先的管理理念和研究成果。我们希望以论坛的形式把这些管理理念和知识带到全国各地去,与当地的政府和企业做更多的沟通,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进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贡献。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河南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此次选了河南的省会郑州来举办这个论坛。”
据周主任透露,即郑州之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今年还将相继在北京、天津、广州和厦门举办“中欧管理论坛”。周主任表示,在不同的城市,根据当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他们所面临的不同的经济挑战,中欧论坛主题也会因‘地’而异。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zhongou/60272.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