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成“几何级”放大了危机的特征(突发性、扩散性等),更降低了危机的“准入门槛”,抬高了危机的“损失天花板”。那么,当企业陷入危机的泥潭,该怎样跟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将“危”转化为“机”呢?
2015年7月1日上午9:00,香港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吴旭在中南大学国际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的讲座。讲座由湖南经视主持人王欢主持。
在美国有多年从教经验的吴旭教授,深谙中美两国不同的国情及危机应对策略,其讲解也是引经据典,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事。吴旭认为,最好的危机应对是主动防范。一旦危机已经发生,就谈不上“策略”了,任何行动都只能是补救措施。基于此,他提出了吴氏“3 Right”原则:Do The Right Thing、Do It Right、Do It Right Away。
如果当事件发生时,在第一时间内,无人、多人应对或是过早地提供了因果和道义的判断,都是新媒体环境下危机应对的“大忌”。那么,如何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到“Do it right”呢?吴旭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公众利益第一、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诚实(不要误导公众)、指定唯一的新闻发言人、开通7/24小时新闻中心等9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讲座结束后,面对现场听众的犀利提问,吴旭教授从容应对,机智回答。特别是对于近期被广泛谈论的uber进入中国市场后的是是非非,吴旭进行了热辣的点评,并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任正非说:“华为总会有冬天,所以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未雨绸缪,做好危机防范,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吴旭教授深入浅出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讲解,为正在探寻企业危机应对之道的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zhongnan/78100.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