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菲尔普斯,以表彰其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的研究成就。“纵观近几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特点,可归纳出一般均衡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跨学科研究及经济分析新方法等五个授奖领域。
其中,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都颁给了宏观经济学。这次也不例外。”在颁奖结果公布的同时,国内经济学专家、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晓红教授就在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上获悉这一消息。
贡献在于一根曲线和一个模型
“简单地说,菲尔普斯的‘经济增长黄金律’解答了人们关于劳动和资本该如何搭配的问题。这对当前国内劳动力密集和外资大举进入背景下的经济预测无疑有借鉴意义。”陈晓红教授评价称,菲尔普斯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最为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修正菲利浦斯曲线的理论,被称为“弗里德曼-菲尔普斯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菲利浦斯曲线代表了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关系,即描述了货币工资增长与失业率之间在长时期内存在着稳定的关系。
菲利浦斯认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这一关系就是把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联系的菲利浦斯曲线。但菲利浦斯曲线不能很好地说明未来价格的调整。如果把价格调整的预期因素加到菲利浦斯曲线中,当预期通货膨胀上升时,菲利浦斯曲线就会上移,由此形成了一条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由此奠定了菲尔普斯在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杰出地位。菲尔普斯的另一理论贡献在于,建立了工资与价格定价的非协同模型,来研究自然失业率、隐含工资合同、滞后效应与失业等重要问题,
菲尔普斯的理论贡献还有其著名的“黄金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曾提出平衡增长理论,菲尔普斯利用这一理论,提出了“经济增长黄金律”,进一步探讨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事实上,“黄金律”通常是指平衡增长路径中劳动与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条件,即将劳动与资本比率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并通过调整劳动与资本比率,可以确定一种可预期的经济增长。
陈晓红认为,对于今天的中国,菲尔普斯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中国经济无法避免失业率、通货膨胀和提高投资效率等问题,比如,投资过热是否会对中国就业产生影响?是否会对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产生中期的影响?结构性因素对中国就业与增长的影响怎样?国外经济景气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怎样?当前经济过热与投资过热问题等等。这也是她关注菲尔普斯获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zhongnan/29643.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