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EMBA院校 > 浙江大学EMBA

浙江大学3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院长论坛举行

EMBA招生网    www.embaon.com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5日    来源:

中国企业新闻网-中国企业报5月15日杭州报道 5月15日,为庆祝浙江大学管理学院30华诞,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的40余名商学院院长齐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一起奏响“转型期的管理教育”的旋律。他们是为院庆而来,也是为共同探讨转型期的管理而来。

目前中国经济处在转型期,同时面临很多挑战和机遇,所以,不管是作为在校学生还是在职老师或者企业高管都对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论坛聚焦于社会各界人士关心的管理课题,企业的生存,经济模式的转换,如何改变传统的商业教育等方面,在这一“圆桌”上,得到充分分享。

大学要先培养人,然后才能是才

MBA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是全球真正风靡起来就是几十年时间,到中国也就20年,也有不少人读MBA、EMBA就是为了赶时髦,但是经过20年检验,MBA的不足也暴露了出来,在“转型期管理教育的挑战和机遇”对话环节,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信忠、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燕萍副院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薛求知院长、京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魏一鸣院长等8位院长深入阐述了对MBA教育的理念。

其中,徐信忠教授将从事MBA教育,像哈弗实行案例教学,看做中医,跟哈弗对立面的芝加哥,完全考理论,看做西医,两种不同的做法同样做出了两个世界最伟大的商学院。徐教授认为越是优秀的大学更容易培养出人才,人才不是说我们明天就有用,现在很多的企业对大学误解很大,一个职业学院培养出来的人一定是有用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见得明天有用,但是30年之后一定是最好的人才。中国的大学,不光管理学院,谈培养人才,徐教授认为其实没有培养人才,而是培养才人,最近出的一系列小孩子被杀的事情反映了这个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在大学怎么培养人的事情,徐教授认为要首先培养人的良知,培养学生要有社会责任感,不光有才,但首先要是一个人,才能是一个才。

薛求知教授非常看好徐教授的说法笑言到,金融危机后实际国内外的商学院都在反思一个事情,MBA教育究竟有没有出什么问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全世界商学院反思最多的是我们过去给MBA的学生过多的教他们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企业的伦理,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是有所忽略的,所以在金融危机后各国家都加强了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这方面的教育,我想国内的很多管理学院和商学院都在做这个方面的调整。你不仅仅教给学生企业伦理的课程,而是应该在所有课程里的有关章节和内容讨论这个问题,财务管理里,营销管理,人里资源管理都有企业社会责任和伦理的问题。

MBA教育也讲“中西结合疗效好”

哈弗教育模式过去100年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著名的商学院都沿用了案例教育的模式,中国这么十多年也大量采用案例式的教育模式,但是现在有人说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哈弗商学院案例教育模式,在第二个对话环节“管理教育模式的传承与发展”中,各院长均认为管理教育中的案例分析都恰似医学中的病例分析。南开大学商学院薛有志院长、华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朱桂龙院长等六位院长以此为中心,畅所欲言。

薛有志教授认为,若说真的把案例比作是中医,把其他比成西医,医学上有一句话,中西医结合疗效好。因为一方面案例教学是必须的,毕竟过去发生的和现实正在发生的事情可以模拟,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能够形成我们所说的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不能忘记,MBA教育不仅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是培养学生一种洞察力,而洞察力的培养,薛教授认为不能从案例当中来,毕竟案例是针对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分析,我们对未来怎么认识,可能在这个方面培养一种预见性会更好,这个需要理性的一些教育更更好。

朱桂龙教授则认为,案例是不可复制的,病例分析跟案例分析有相似之路,因为每个病人情况与环境不一样,我们案例也是这样。李凯教授认为我们现在中国的管理教育还不太成熟,所以他们在学校很注重引进,在一个转型时期很注重一个主流的模式,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我们自己独创的地方,他坚信未来我们一定有一个丰富多彩的适合国情的管理教育模式,

国际化只是走出去走进来的一个手段

现在有不少人都认为我们说的国际化就是英语化,越来越细化就是国际化。

吴晓波教授认为,这是一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英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是一种工具,但是在国际化的进程当中英语的作用在发生变化,我们商业语言基本上是英语,其实现在很多方面我们学英语是为了吸收学习国外人,用英语是在走出去,是在国际的竞争的舞台上我们不敢说与狼共舞,其实我们跟全球各国的商人们、企业家,包括政府各行各业互动,所以我们可以说国际化是一个典型的趋势,但是是不是就是英语化,英语是一个工具,但是应用有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浙商很典型,越来越多的浙商在海外建厂、办市场,他们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所以我们学生有很好的基础,所以会成为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到国际上骨干的力量,所以有质的不同。

王超弘教授说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管理的国际化达到全球化,大家都希望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能够有更多的利,我们从几个角度来看,从外商的角度和本土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工厂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外商的角度来看会非常希望派他们的员工或者国外的人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经营管理的方式,因为它必须在中国设厂,必须经营中国的市场,但是以中国的企业来看相对追求全球海外的市场和全球化的经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派出我们的学生或者企业的同仁何老师到国外学习,所以国际化不是纯粹的单项,国外的人到中国来,我们用英文教学叫国际化,精神不在这里,真正的精神是希望协助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从这个角度我们考虑这个事情,如果国外的人到中国来学习想更深入了解中国特有的管理精神,中国特有管理精神能用英文流畅的表达吗?不容易,所以理论上他还需要学习中国的语言,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了解中国的文化,我们走到海外市场需要建立我们的自己品牌,同样我们必须要了解他国的语言,文化和生活形态,包括宗教的不一样,包括生活情态的不一样,我们通通要了解,如果不了解怎么建立自己的品牌,如果不了解它怎么设计出来一个好的产品符合他们使用的,所以我们探讨一个管理教育的国际化的时候我们必须改静下心来讲我们国际化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我们希望他国学生到中国来学生,我们中国的学生到他国学习,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整个企业经营越来越蓬勃,越来越全球化,能够获利更多。

吴冲锋教授认为国际化是一个手段。因为在他看来国际化我们对外开放是应该的,但是国际化只是一个手段,我们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教育水平,但是,不是我们的目的,同样英语更加是国家化的手段,国际化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手段,所以我们不要把手段跟目的搞错了,如果搞错了管理教育很难提高。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zhejiang/33690.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EMBA招生网 2010-2021 沪ICP备13002341号-17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6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