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EMBA排名——EMBA驶向“三岔口”
2005年的《金融时报》 EMBA50强,2006年已有10家被淘汰;2001年评出50强,则已有17家被淘汰。对此,在“中欧EMBA课程最新全球排名新闻发布会”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主任梁能教授对新鲜出炉的全球EMBA榜单作了解读。他还概括指出,从榜单结构来看,进入全球20强的四个在中国举办的EMBA 项目,集中代表了中国EMBA的三个发展模式。如果打一个顾名思义的比喻,中国EMBA正驶向一个“三岔口”。
“中国热”继续升温
梁能说,不论是独立的商学院项目,还是合办的,中国今年有四个项目进入了《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行这一权威榜单,可以说是一个突破。“回看2001年,进入当年《金融时报》榜单的中国EMBA项目只有两个;到了2003年,有3个;再到今年,已经增加到了4个。” 他认为,这表明了一个趋势,即EMBA的“中国热”在升温,EMBA在中国的市场正在迅速扩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国外高端管理教育资源进入中国市场。
竞争白热化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明,今年列入其 2006全球EMBA排行榜的85个EMBA项目,可分为四个梯队。第一名到第六名构成第一梯队,以世界名校沃顿商学院为首。榜单的第七名到第十八名构成第二梯队,这一组学校要想进入第一梯队,其整体得分需增加7%。第三梯队以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和为首,包括四十个EMBA项目。第60名之后的 25个EMBA项目则构成第四梯队。各梯队整体得分相差50分。梁能认为,这是竞争白热化、竞争层级日渐清晰的一个显著表现。
他表示,竞争的白热化还可以从另一点来说明———去年的《金融时报》EMBA50强,今年已有10家被淘汰,2001年的50强,则只剩下了33家。
模式多元化
接着分析今年的榜单,梁能概括指出,目前中国EMBA项目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他将其分别称为“创业式”、“顾问式”和“进口式”。
“所谓‘进口式’,今年首次参与排名就跻身十强的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华盛顿大学-复旦EMBA 项目)可谓典型。”梁能说,这种模式因为一口气“进口”了大量国外优秀师资,优点是见效快而且显著,但也有缺点,“国外引进的师资要解决本土企业的管理问题,总存在或多或少的水土不服问题。”
第二种常见模式,当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为代表。“光华以北大为依托,聘请优秀国际师资进行顾问、指导,优点在于根基扎实,但见效较慢,需要相当长的发展时间。”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zhaosheng/paiming/721.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