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EMBA院校 > 暨南大学EMBA

暨南大学百年风雨历程——所处不同时期记载

EMBA招生网    www.embaon.com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15日    来源: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 · 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学校自 1906 年创办至今,先后在南京、上海、福建建阳、广州办学。

南京时期

19 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清政府不得不因应时势,废科举,兴学堂,开海禁,改变侨务政策。为了“宏教泽而系侨情”,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二年,并派人赴海外考察华侨教育后,在南京鼓楼南薛家巷创办暨南学堂专门招收华侨子弟。次年 3 月 23 日开学。郑洪年任第一任堂长。“暨南”二字源自《尚书 · 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思是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学堂办学规模计划为 500 人。

1917 年改名为国立暨南学校,先后开设师范、商业两科和补习班、中学、小学。 1921 年,将学校商科迁往上海徐家汇办学。同年与东南大学在上海合设上海商科大学。 1922 年 3 月成立暨南学校董事会,由黄炎培、范源濂、袁希涛、林文庆、史量才、郑洪年、张謇等 17 人组成。

上海时期

上海是旧中国重要的经济、金融与文化中心。为了便于拓展海外华侨教育, 1923 年暨南学校迁至上海真如,同年 9 月,独立开设国立暨南商科大学,对内作为暨南学校的组成部分。 1927 年 9 月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全校分大学部、中学部、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郑洪年任校长。 1931 年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 126 次常务会议议决,暨南大学成立新的校董会,由宋子文、林森、孔祥熙等 11 人组成,陈立夫、孙科、郑洪年为常务校董。这一时期,大学部设 5 个学院 16 个系 2 个专科,在校学生最多时达 1700 多人。学校先后延聘许多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任职任教,如许楚生、严济慈、周建人、周谷城、楚图南、杨汝梅、潘序伦、陈钟凡、夏丏尊、叶公超、梁实秋、黄宾虹、邓初民、钱亦石、李达、洪深、沈从文、张耀翔、廖世承、罗隆基、潘光旦、曹聚仁、沈端先、刘士木、李长傅、温雄飞、郑振铎、郭绍虞、王统照、李健吾、陈高鏞等。

1937 年上海发生了“八 · 一三”事变,真如沦为战区,学校迁入上海外国租界办学。 1941 年 12 月 8 日 ,日军入侵租界,暨大师生坚持上完“最后一课”后,将学校关闭,迁校福建建阳。

福建建阳时期

1941 年,鉴于时局日益艰险,学校未雨绸缪,着手为内迁做准备,在福建建阳童游镇设立分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暨大师生从上海出发,经长途跋涉,于 1942 年 6 月抵达建阳,遂将分校改为校本部。

建阳地处山区,物资匮乏,条件艰苦。暨大师生不怕困难,因陋就简,坚持办学。学校名师云集,阵容鼎盛。如周宪文、许杰、周予同、方光焘、沈炼之、潘天寿、吴大昆、盛叙功、卓如、俞剑华、孙怀仁等大批专家学者都在暨大任教。王亚南等著名学者也应邀来校讲学,使我国华侨高等教育阵地屹立不倒。同学们读书不忘救国,成立了许多进步社团和京剧社、话剧社和歌咏团等,创办刊物和壁报,排练戏剧、歌曲,在校内外演出,积极宣传群众,鼓舞群众,为抗日救亡服务。 1945 年由 25 个社团联合成立了壁报联合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上海时期

1945 年 8 月抗日战争胜利。 1946 年 6 月暨南大学迁回上海。由于真如校舍已毁于战火,故在东体育会路和宝山路办学。这一时期,恢复了法学院,增设了新闻学、人类学等系,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共 4 个学院 17 个系 1 个学组。学校延聘了一批著名学者到校任职任教,如钱钟书、刘大杰、胡愈之、孙贵定、陈逵、曹未风、周煦良、谭其骧、陈文彬、冀朝鼎等。

暨大迁回上海后,暨大学生即投入爱国民主斗争的洪流中。 1946 年 12 月 25 日 晚,北平发生了美军强奸中国女大学生暴行,北平、上海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美抗暴斗争。 12 月 30 日 成立了“暨南大学学生抗议美军暴行委员会”,随后又参加了“上海市学生抗议美军暴行委员会”,并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参与领导全市学生反美抗暴斗争。 1947 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节节胜利,当年 5 月,全国爆发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大规模学生运动。暨大学生是这次运动的主力之一,始终站在斗争最前列,不仅是上海学联主席团成员,而且是京、沪、杭、苏学联主席团成员,参与领导“五二 O ”运动。上海解放前夕,暨大学生积极开展护校斗争。暨南大学被誉为东南民主堡垒。

广州重建时期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广大侨胞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为满足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港澳青年回国升学的要求, 1958 年经国务院批准,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兼任暨南大学校长。学校初设中文、历史、水产、航海、矿冶 5 个系和预科,面向海外、港澳招生。学校延聘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任职任教,如王越、朱杰勤、卢文、张恒遇、肖殷、何家槐、郭安仁、熊大仁、廖翔华、陆启荣等。 1963 年 1 月陈序经教授继任校长。同年 2 月 9 日暨南大学董事会成立,国家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廖承志任董事长。 1964 年 3 月广东省副省长杨康华任校长。 1965 年学校共设 9 个系和东南亚研究所。在校学生 3000 多人,其中华侨、港澳学生占 75.2% ,被誉为华侨学生的摇篮。 1970 年春,暨南大学因文化大革命暂时停办,合并于中山大学、广东师院、广东化工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

焕发青春新时期的暨南大学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国务院于 1978 年春决定在广州石牌原址恢复暨南大学,明确规定:暨南大学以招收华侨华人、港澳学生和台湾学生为主,兼收部分国内生。经过半年紧张筹备,原有教职工返回校园,学校于当年 10 月 16 日开学。 6 月,暨南大学董事会恢复,廖承志再次出任董事长,杨康华再次出任校长兼党委第一书记。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聘请华罗庚、许涤新、沈鹏飞、钟惠澜、吴恒兴为顾问,李政道、陈省身等为名誉教授。除外贸系未回归外,其余 8 个系和东南亚研究所恢复,并增设新闻系,创办医学院,着手筹建附属。自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暨南大学是全国第一所恢复学院制和在综合性大学内设立医学院的大学。此后,又先后成立经济学院、文学院、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在全校全面实行学院制。许多著名专家教授应聘来校任职任教,如罗潜、杨简、邝公道、朱师晦、郁知非、李辰、任邦哲、朱杰勤、金应熙、陈乐素、秦牧、曾昭科、李楚杰、卢文、刘学高、蔡馥生、赵元浩、张元元等。 1982 年初,教育部批准暨南大学为全国首批有学位授予权的院校之一。 1983 年 6 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暨南大学办学,以 24 号文《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对学校的性质、任务、办学方向以及有关方针、政策作了明确规定,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4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以 91 号文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的特殊政策。

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办好暨南大学的指示和“面向海外、面向港澳”的办学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上下功夫,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 1993 年又增设华文学院、中旅学院。 1992 年 5 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成为招收和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的试点单位, 1995 年 1 月,国家教委批准我校语言文学学科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同年国家教委批准我校为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在此期间,我校有 9 个学科成为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 2 个学科成为省重点学科,有 10 门课程被批准为省重点课程。

在上级重视、关怀和董事会大力支持下,经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 1996 年 6 月,学校通过了国家“ 211 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全国面向 21 世纪 100 所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迈向新纪元的暨南大学

1996 年,是暨南大学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1996 年 6 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 21 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现任董事会董事长、名誉校长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伟长 教授。校长为博士生导 师胡军 教授,校党委书记为博士生导 师蒋述卓 教授。

学校现有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华文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深圳旅游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艺术学院、理工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药学院、国际学院、珠海学院、教育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和第二临床医学院等 20 个学院,有 44 个教学系, 80 个研究机构, 61 个本科专业, 133 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39 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招生专业 55 个, 6 个博士后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 2 个,国家工程中心 1 个,是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育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 15 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4 个。是招收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学硕士 、公共管理硕士 、临床医学硕士、口腔 医学硕士的学校。设有 6 所国家级三甲附属医院, 1 所专科医院, 1 所直属医院,共有病床 4222 张。

学校校园面积 1.74 平方公里,学校现有专职教师 1510 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5 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2 人,博士生导师 127 人,教授 312 人,副教授 539 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占 35.10% ,硕士学位获得者占 44.77% 。在校各类学生 32284 人,其中全日制学生 23892 人,包括研究生 6567 人,本科生 16043 人,海外及港澳台学生 10270 人,生源来自世界五大洲 77 个国家和 3 个地区。图书馆藏书 270.02 万册。出版物有《暨南大学学报》、《暨南学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东南亚研究》、《生态学报》、《经济前沿》、《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等。学校近年在中国网大的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上位居 50 名左右。

21 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在新的世纪,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将继续弘扬“爱国爱校,团结奋进”的暨南精神,树立“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化”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施“侨校 + 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jinan/29710.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EMBA招生网 2010-2021 沪ICP备13002341号-17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6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