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那么2015年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2015全国“两会”上,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的部分内容将会再次转变为具体的政府决策。在3月14日举行的复旦EMBA名师讲堂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王安宇教授围绕“两会”开出的改革清单,重点解读了“两会”后的中国经济形势、政策走向与产业机遇。
从“调结构”到“稳增长”
此次“两会”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中央高层对经济下滑的担忧。2013年至2014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一句“调结构”;2014年下半年,李克强总理转向关注“稳增长”。中国GDP增长率不允许再任意下滑。中国经济增长向来不只是经济问题,只要社会保持稳定,政府不折腾,那么民众创造财富的过程就不会中止。
政府在“调结构”和“保增长”两方面是怎么处理的?调结构说明国家各方面结构存在不和谐。但在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的时候,保增长的权重就加大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宏观调控在某个时候总会有它抓的主要矛盾,权衡局部和全局利益。所以当前经济速度下滑到7%,李克强总理从“调结构”转向“调总量”,今年置换一万亿,明年两万亿,后年三万亿,以时间换空间。
2012年有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国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上升,而民企下降。但事实上整个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两个走势相反。到了2014年,国企和民企的投资增长率都在下降。这些数据,正好印证了现中央高层对中国经济进一步下滑的担心。
创新创业是必然趋势
GDP增长率降到一定程度是中央政府不能忍受的。所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提到一个“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目前,GDP趋势是降低,但是中央政府不想降很低,于是,中央政府又顺着环保的问题把GDP落后的产能淘汰掉,但是这个也是有限度淘汰。如果经济持续下滑,很多工厂将会倒闭,农民工下岗失业。他们回不去农村,在城市里又无法生存,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
“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微企业,政府要更多地提供租金低廉的创业空间,给创业插上翅膀;通过政府引导资金吸引更多种子基金;并进一步减税降费,让企业轻装前进。推动“创业、创新”有助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关注创业创新应该是中央对经济管理风格进步的标志。
经济低速期,赚钱靠逻辑
虽然经济发展速度在降低,但需要特别强调这个过程中的两大机会,一、宏观经济变化带来的机会;二,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带来的机会。例如:老龄化产业,但是老龄化产业在政府的严格监管之下,怎样能够突破?还有设备的自动化,这是很明显的趋势。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劳动力的供给减少,在劳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价格就会上升。
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率会逐步下降。国家宏观调控将更多地使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将更多地利用杠杆作用,刺激技术进步。货币政策将更多地使用市场手段、差别化政策,以及微调。资本开放利率的市场化都是缓慢过程。以GDP或者财政收入为导向的政绩观不会改变,还将继续。因为,目前找不到其他指标作为替代。
在可预计的未来,经济增长还会下滑,但是也不用过于悲观。经济调控者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和30年代相比,已经加深很多。现在宏观调控的工具和当年相比也丰富了很多。另外,从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扩招以来,我们形成了一大批素质比较高的劳动力,每年毕业人数在700万—900万之间。还有,基础设施近十年的建设也比较完善,这对投资来讲也很重要的。此外,我们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意味着民众有很多需求没有得到解决,也就意味着很多商机。这些都是中国的优势。
中国经济下滑,很多企业粗放的经营方式也变得无效了。这时候需要企业家思维的转变,需要在自己的领域里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就涉及商业模式问题,就是企业赚钱逻辑。当下,企业应该是靠逻辑赚钱,而不是产品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