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EMBA名师讲堂走进南京,孙立坚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以“当前宏观经济走势与企业的机会”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立足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变化的背景,以多年的学术研究经历及实践,畅谈中国企业的转型之路。
孙立坚教授现任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EMBA课程教授,兼任日本中央大学中国金融讲座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应用经济系客座教授。在上海自贸区由设想到挂牌的前后,孙立坚教授领衔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成为受人关注的智库,其关于自贸区建设的观点,获得《光明日报》刊载,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
孙教授开篇就直接切中要害,指出了中国经济转型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中国目前最大的经济问题是产能过剩而不是产能短缺,并因为产能过剩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能过剩导致大量的实体经济长期挣扎在生存边缘,盈利困难,只能进行恶性竞争,造成中国的实体经济在国际范围内竞争力低,无法通过商业模式、服务获得产品的高附加值。
孙教授分析,目前中国正处在产业升级和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是不能盲目追求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制造行业思路,二是不能陷入没有方向的技术创新。他以曾经的世界GDP第二大国日本为例。尽管日本非常注重技术研发,但因为没有把握好未来的产业走势,错误地判断了技术研发的方向,以至于如今整个电子产业都陷入了低谷。
美国则是模式创新的受益者。孙教授特别提到了两个“聪明的美国孩子”——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他们两个对美国经济在全球领域的复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并不仅仅完成了纯粹的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发展出了符合未来趋势的商业模式,并以品牌、产品、服务完整实现了整个商业模式,进而获得巨大的成功。
孙教授认为,经济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要看消费。目前中国的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财富的分配不均,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而这20%的富人还往往热衷海外消费,这就造成了国内市场消费不振的现实。国内目前出现的“全民理财”现象,并不是某些媒体所鼓吹的民众金融意识的觉醒,而恰恰是国内高通胀低消费的现实体现。
对此,孙教授解释道,银行的最重要的作用是方便流通,以达到从产品和消费的顺利过渡。但由于人民币超发,且超发的人民币多以“定向贷款”等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投放进了市场,这就造成了实际购买力的下降,降低了市场消费信心,市场自然会将资金再次引导回银行或股市、房地产,以追求更高的经济回报来抵御通胀。
解决产能过剩,重要的是要做到产能走出去,而在人民币被动升值的大前提下,产能走出去就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政策来配合,而这正是上海自贸区最重要的意义之一。通过人民币和欧元直接交易等举措,建立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进一步方便国内产能走向国际。
作为上海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设计的智囊团成员,孙教授强调,想要在自贸区的大利好下做强自己的企业,企业家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思路,改变过去的做法,不要一直琢磨怎么把海外便宜的资金引入进来,而是要想着如何带着自己的产能和人民币走出去,这才是符合中央政策和市场潮流的方向。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南京的企业家们纷纷就美联储推出QE、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前景以及房地产走向等问题向孙教授请教,孙教授从宏观经济角度一一进行了具体剖析,并分享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