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6日,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研究员黄万盛作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黄万盛本次的演讲主题为“金融危机和价值反思”,试图通过哲学思考来应对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后遗症”。此次演讲由我院副院长孙一民教授主持。
黄万盛首先讲到此次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来反思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
对于美国的现在的经济情况,很多经济学家预言,美国要恢复到2006年的水平,至少需要15年。美国政府也乐观的发表言论讲“见到了希望的曙光”。“但是美国的经济状况仍然严重”,黄万盛总结道。美国最重要的问题是就业问题,根据实际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的总体失业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7.3%,这意味着美国消费的严重萎缩,消费的萎缩则意味着生产动力不足,最后导致企业流通困难。相对而言,中国的情况则要好得多,损失也小得多。黄万盛还通过自身的一些经历讲述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仅次于时代广场的美国第二大广场哈佛广场周围的商业地盘已经从寸土寸金变得勉强维持。
既然金融危机是从美国内部产生出来的,美国经济学家、美国媒体自身的反思就变得十分重要。黄万盛接着逐一分析了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美国的经济学家格林斯潘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说“我错误地相信市场有自我纠错的能力。”而后格林斯潘又把金融危机推到中国的身上。英国《金融时报》Martinwolf发表文章认为是“另一个高高在上的意识形态失败了”。1989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意识形态成为世界的主流。而现在则证明了只有一个意识形态是不行的。美国《新闻周刊》FareedZakatia则从美国的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出发认为每个个体去争取个人的利益并没有产生社会的合法利益等等观点和反思。
美国“外交事务”的IanBremmer则认为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可以看出来自中国的挑战。中国在三十年经济增长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制度、理念,这则代表着一个不同类型的模式正在出现。中国和世界正在处于转变的重要时刻,中华民族会用几千年面对困难的智慧来应对并且给世界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中国在做出贡献的也有自身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在中国近代史中,中国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是西方提供的一整套的价值观念,中国会穿过这些考验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在面对自身困难的同时把国际的困难包容起来,更好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智慧。
黄万盛富有激情的演讲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其后很多同学就中美关系问题、金融产品创新、中国崛起问题和黄教授进行了讨论,黄万盛耐心解答并和同学积极互动。
来源:EMBA招生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fudan/57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