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年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中国资本市场从新兴走向繁荣。虽然尚不是一个成熟市场,但不可否认,资本市场已经且将继续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如何让这个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从一个资本大国走向资本强国,成为全球资本运作中心?
近日,在2010复旦大学EMBA同学年会“中国资本市场二十年”高峰论坛上,来自市场和学界的专业人士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龚方雄:中国经济再次腾飞资本市场是关键
●过去10年,中国各大城市房地产价格一般涨到5~8倍,跟巴西、印度的股指回报率差不多
●过去10年、20年,体现在市值的膨胀,而不是资产价格上升
●中国金融服务业或者服务业处在一个跟产业规模相比极不匹配、亟待发展的阶段
未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应该说会起到一个能否让中国经济再一次腾飞的关键作用。不解决资本市场向更深、更广、更多产品的方向发展,经济转型会遇到不可突破的瓶颈。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状况:一是不平衡,二是不可持续,各方面矛盾处在一个集中爆发期。这时,最重要的还是坚持过去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即所谓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民众的创新和创业行为。但是必须解决资金渠道问题,这就是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讲中国重要的发展瓶颈问题。
中国金融服务业或者服务业处在一个跟产业规模相比极不匹配、亟待发展的阶段,从资金解决渠道讲,主要还是靠银行贷款,依赖所谓的间接融资,这一点在去年表现得非常典型。去年中国9.5万亿元的贷款规模,但是资本市场的融资只有8000多亿元,直接融资占整体融资规模不到10%。
在发达经济体市场经济正常的情况下,一般直接融资占整体融资规模会超过50%。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金融服务业、资本市场亟待发展,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
中小企业如果要融资,最重要是向资本市场要钱,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未来鼓励消费、发展服务业,主要靠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从银行那里拿不到钱,就要放宽资本市场。这一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的上市公司1万多家,中国2000多家;中国整个资本市场的市值20多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0%左右,在美国超过100%。从这个角度说,中国金融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大。我们要想清楚,中国未来经济与资本市场怎么有效结合,让中国经济成功转型。
过去十年是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GDP从1万亿美元到5.5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从股指角度来说表现非常不好,2001年上证综指2300点,现在还在2800点左右徘徊,9年过去了,资本市场股指升幅30%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不匹配的现象。从其他新兴市场看,巴西股指去年、前年涨了7倍,印度涨了5倍。
为什么会这样呢?过去10年、20年,体现在市值的膨胀,而不是资产价格上升,这里有一个供需和定价问题。过去10年,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还有发展的特殊历史进程,股票不是稀缺品,但土地资源像巴西、俄罗斯的矿产资源一样是稀缺品,土地价格作为要素价格不断上涨。过去10年,中国各大城市房地产价格一般涨到5~8倍,跟巴西、印度的股指回报率差不多,或者说跟中国经济增长规模差不多。
中国未来经济成长在哪里呢?服务业还有消费行业。在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0%,在美国,服务业占GDP的82%。
现在天天讲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将来会在资产价格和资本市场得到充分反映。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要寻找一个可持续模式,资本市场在这个进程中调配资金、调配资本,主要功能是提高和扩大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效率和渠道。
华民:抵御通胀应回归固定汇率
●变产业紧缩政策为产业刺激政策,即做劳动密集产业,让已经变现的金融资本回归实业、回归产业
●对外回归固定汇率,恢复利率平价,既不要升利息也不要升值
●改革税制使地方有足够税收,防止地方政府推高地价引起的房地产泡沫
●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让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保护市场力量,鼓励企业家创新
中国本来不该有通货膨胀的过程,(因为)存在失业规模,产出缺口为负,经济增长也没有过热,这些都在安全警戒线之下。从2008年以后财政注资到现在货币供应量也存在下降。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发生?现在比较多的解释有三种:流动性泛滥、成本推动、外部输入。
我研究得出,中国这次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与两个因素有关系:1)产业紧缩政策;2)不合时宜的货币紧缩政策。这两个紧缩,使原来形成的固定资产不断变现,产业资本不断变成现金,变成金融成本在空中盘旋,炒作一切的产品和资产,导致中国物价上涨。
2004年以来一直采用产业紧缩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政府救市的一系列政策变动和调整,让产业资本变成了流动和金融资产。
人民币升值,从鼓励出口变成打击出口,限制所谓落后、低端产业出口,外资从原来15%的优惠税收变成国民待遇。环境政策适度从紧到极端从紧,所有投资环境变得更加严厉,原来地方政府有审计项目权力,现在全部集中到发改委,这一块资本就是给挤出来的。炒作股票、炒作一切可以炒作的商品,最后连绿豆、大蒜都炒作了,现在资金进入古玩、玉石、字画等,把中国所有可以炒作的都炒作一遍,物价就上涨了。
另外,还有财政泡沫。财政大量支出以维持8%的GDP增速,但很多没有带来国内消费的增加,反而造成了很坏的回报投资项目。这个泡沫产生导致税收基础降低,政府支出增加,赤字财政随时发生,形成通胀预期。
再进一步看最近几年统计数据,经济结构转型很不成功。我的判断是政府用了那么多政策调结构基本失败,又把这些产业资本挤到资产市场造成了泡沫,造成了物价的上涨。也就是说中国本来没有货币过剩,因为你挤出那么多产业资本,造成了货币供给相对过剩,带动所有价格上涨。
在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时,中国的正确做法是,应该帮助美国恢复经济增长,人民币不加息、不升值,美国增加的货币投放就留在美国。(如果)中国不合时宜地升值加息,美国就会释放大量流动性。
通货膨胀在今天的中国预期已形成而且挥之不去,第一产业紧缩政策没有任何改变迹象,淘汰落后产能、过剩的产能政策在继续。此外,为达到8%~9%的GDP增速,政府很可能以赤字财政干预。这两点不变,中国的通货膨胀就挥之不去,所有有钱人都会炒作各种各样的商品。因此,通货膨胀在2011年可能会继续推高。
我们该如何与通货膨胀对抗呢?根据前面的逻辑,无非以下几个政策建议:1.变产业紧缩政策为产业刺激政策,即做劳动密集产业,让已经变现的金融资本回归实业、回归产业;2.对外回归固定汇率,恢复利率平价,既不要升利息也不要升值;3.改革税制使地方有足够税收,防止地方政府推高地价引起的房地产泡沫;4.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让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保护市场力量,鼓励企业家创新。
关于房价什么时候会跌,或者还会涨吗?我的预测是:如果还有人有钱但不想做袜厂、鞋厂等产业,而是把钱拿出来买房子,房价就还会涨;这些钱全都没有了就会跌。我无法预测在什么时候发生。从外部看,全球流动性继续泛滥,中国的房价泡沫还可以持续。如果美国开始加息了,资金开始倒流回美国或世界其他地方,也会对中国泡沫房价造成巨大冲击。如果这两股力量发生变化,房价随时都可能下跌。 来源:EMBA招生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fudan/56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