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虽然从提出已经上升到全球化阶段,中国视角已经从追随美国转变到放眼全球,但实施却是个不简单的问题。”从外表上看起来最像教授的这位中国顶级商学院中最年轻的院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平和。
当2006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的合作EMBA项目获得伦敦《金融时报》EMBA项目排名全球第八的时候,复旦之路再一次引起全国商学院的讨论、质疑和经验咨询,陆雄文用自己的实践给了最直接的回击。
“合作委员会”直接负责项目
对于复旦管理学院来说,国际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国际化的视野。这种国际化不仅只是针对学生,还在于本院教师同国外的教授之间的交流、跟进;学生能有跨文化交流的经验;教师能同管理学界主流的学者一起研究;学院保证能借鉴到国外的知识、思想和一套系统——课程体系、运作体系等。
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复旦首先在合作对象上做筛选和淘汰。对于美国的学院,保证是排名前三十位的;对于欧洲,保证是每个国家的前三位商学院。陆雄文表示,在这样的搭配下,才能达到学院借鉴和利用的目的。
这样定位以后,复旦强调平等、互利、开诚布公和充分交流。在包括课程体系的设计、师资的配备、教育质量的控制、学生的招收、学生的实习等方面,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在十多年同国外商学院的合作中,由过去的双方合作到现在的三方合作,从MIT到香港大学,复旦逐渐形成一种机制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保证在中国办的教育项目,我们有主导权。而且因此能利用国外先进资源,来保证研究的发展。”陆雄文表示。
从对外来说,复旦管理学院所有合作项目都有合作委员会,合作委员会向双方院长负责。独立的合作委员会的存在,让合作项目有了管理权清晰的执行方,这让复旦与麻省理工等国际知名学院在十多年中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如果复旦管理学院只与华盛顿大学合作,可以用“合作委员会”解决所有问题,但当复旦有8个合作项目之后,面对上海这同一块市场,怎样保证项目之间不冲突不竞争?
陆雄文说:“项目之间为什么不冲突,因为我们项目之间有很好的定位。各个项目的定位是不同的,目标市场的区隔正好是错开的。因为我们各个项目针对的目标市场有差异,所以导向是不同的。”
但陆雄文也承认,“有没有一点重合?有一点重合。但是重合的比较少,所以冲突就少”。
对于潜在的重合和冲突,复旦管理学院采取每个项目独立的运作方式,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各种机制形成共享平台资源。陆雄文说:“我们有每个星期的项目组会议来协调项目之间的关系,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共享,来保持相互的沟通和协调。这个是我们的一些经验。” 来源:EMBA招生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fudan/4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