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一个鲜活的标识;苹果,一种时尚的表征;苹果,一个成功的代名词……2000年,一个白色的苹果图标突然映入眼帘,随即人们开始纷纷购买苹果产品。iPhone手机的出现,更是掀起了一股“苹果热”,我们也由此听说了乔布斯这个名字,那么乔布斯是怎样的人,他又是怎样带领苹果这么迅速的走向成功的呢?10月25日,大工管理讲堂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杜志挺教授主讲的《乔布斯,苹果计算机,网络效应》,为大家揭开了其中的谜底。
众人皆知,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前行政总裁,从1976年与朋友成立苹果电脑公司,他陪伴了苹果公司数十年的起落与复兴,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iMac、iPod、iPhone等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乔布斯的职业生涯能够如此光芒四射与其对科技的执着追求与不断创新密不可分,而“苹果”产品的成功则是“网络效应”的外在表现。
网络效应,在经济学中称为网络外部性,是指信息产品存在着互联的内在需要,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与网络的规模密切相关。如果网络中只有少数用户,他们不仅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而且只能与数量有限的人交流信息和使用经验。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这种不利于规模经济的情况将不断得到改善,所有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了更大的价值。此时,网络的价值则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受“网络外部性”影响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iPhone手机。如果不能打电话给别人,或者你想要交谈的那个人没有购买iPhone的迹象,就根本不会有人去买。此种情况同样适用于书,传真机、电子邮件、手机、信用卡、借记卡以及其他同类事物。这样一组用户就形成了某种网络。缺乏网络的支持会阻碍一些特定技术的发展,那些没能成功组建网络的企业经常会在这种类型的市场中遭遇失败。一个网络的价值,与网络中的节点数成正比。苹果公司就是抓住了“网络效应”的这一特性,才能在众强林立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推陈出新,从而牢牢把握住市场先机。国内,腾讯QQ是因“网络效应”而成功的最典型案例,虽然很多人对QQ充满抱怨,却放不下这个小小的IM软件,因为那几乎等于一个中国网民的大部分网上社会关系。
乔布斯,一个传奇式的天才人物;苹果,一个关于成功的神话般的案例,这或许是人们对乔布斯与苹果公司的刻板印象。在杜教授的港式幽默及细致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任何的成功都不是没有原因的,英年早逝的乔布斯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天才,他的成功是源于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和对科学技术的不断探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乔布斯之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很好的学习对象。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dalianligong/78366.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