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EMBA2012北京班镇江移动课堂一行三十多人在班主任郑浩的带领下,来到了江苏镇江,展开为期4天的游学活动。在风景如画的小城镇江,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杨百寅教授为同学们进行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授课;课余,同学们游镇江三山美景、尝江淮名肴;在淮左名都扬州品早茶、游瘦西湖。一静一动之间,同学们增长了学识、增进了情感,留下EMBA求学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习篇——笃学砺能
如何建设具有战略高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如何使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具有主动性、竞争性和前瞻性?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杨百寅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杨氏理论与经验。
杨教授通过多年潜心研究创立的理论博采众长,融汇百家之言,将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又融入了自己许多独到的见解,创立了活性知识理论,令人耳目一新。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详细分析了“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教授同学们如何建立与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杨氏理论”散发着“一分为三”的哲学理念并在管理领域彰显出独特的价值,是最平衡、最稳定的结构。他将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和活性知识纳入一起,既客观地分析了三者的差异,同时又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动态关联。在探讨三种知识的存在关系时认识到活性知识与众不同的价值,进而把人的因素拉回管理的情景之中。由于更多的知识管理模型越来越注重人与组织和其他情感因素的重要价值,这就充分证明活性知识在管理领域中的不可或缺性。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认为杨教授的课程很好的回答了在社会转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并合理开发人力资源的问题,更理解到了战略问题对人力资源实践的影响及其关系,大家受益匪浅。
美景篇——钟灵毓秀
一波荡漾的江水,一拱弯曲的石桥,一棵婀娜的杨柳,一叶敞篷的小舟,一个古朴的小镇,展现了江南娟秀的娇柔,脉脉的温情。这里清新秀丽,充满了活力和灵气。对于久居北方的同学们来说,现代化的城市大同小异,偶尔能够远离尘嚣也不乏是一种享受。
最美是镇江,少了扬州的人潮,多了城市山林的神韵。山水在这里相遇,江城在这里结合。金山、焦山、北固山,山山依水,天赋异禀,使得大江的雄浑和迤逦有了交相辉映的景致。
幽山静林中,远离尘世喧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遥思古人,更能体会陶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生活在这里多了一份淡然之气,少了一份喧嚣之感。或许,在这小镇的某处闲坐,看着如血残阳映照的红彤彤的天际,也是一种人生。
在这里你会不由得哼几曲江南小调,江南情歌,每一个词汇、每一段曲子,都饱含着对爱的渴望与向往,如这江南的美景一般温婉细腻、含蓄优美。
畅想多年之后,也许阳光依然透过那树叶间的罅隙中流泻开来,嘀铃铃的车铃声依然会与每一个行走其中的人擦肩而过,慵懒的丝竹之声依然回转着这小镇的梦里梦外。山借水润,水依山势的镇江终究会是我们的惦念。
就连王安石也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美食篇——大快朵颐
说到美食,就不得不提到我们的沙正勇同学,他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老沙”。正是有了“老沙”这枚“吃货”,才使得我们游学江南的旅程不仅能赏美景,更有了舌尖上的享受。在“老沙”精心安排下,品尝了传说中的河豚与刀鱼。这两种江鲜且不说物以稀为贵,这几年的价格一路高扬到让人瞠目结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吃河豚、刀鱼在长江江苏段,尤其在扬中生生就成为了一种文化。为了加入这股文化大潮,我们驱车40公里绝对值了。
河豚,人尽皆知它含有极大的毒素,只要极其微量就可以致人于死地,但它却堪称扬中江鲜之首,所以有着“拼死吃河豚”一说。在日本,厨师必须要考得执照才有资格烹饪河豚鱼。这是我第一次吃河豚,上桌后它就成了我的研究对象。鱼特别肥硕,鱼皮上布满了一粒一粒的刺鳞,像是一粒粒超小的骨头,据说很难去除,但是对肠胃有好处,所以当地人教我们将没有鱼鳞的那面鱼皮反卷着吞下去。嫩嫩的竹笋切成条,和着浓浓鱼汤,一股鲜美味道瞬时沁入鼻腔。吃完鱼,汤汁还可以泡饭,这样一道带“毒物”的人间美味才算品齐全了。
刀鱼,没有额外的配料,一盘刀鱼上桌,朴实无华。夹起一块洁白的鱼肉,放进口中,肉质细嫩鲜美,肥而不腻,软嫩中带着一点清香,鱼刺细而密。“老沙”挨桌为我们介绍了最地道的吃法是在下筷前把鱼头拎起,鱼肉自然滑落,再翻面,整条鱼骨肉分离。
在扬州的饕餮要数卢氏家宴了,扬州盐商府第,前宅后园,飞檐翘角,百筵厅与各式厅堂阔大典雅,文渊厚重,展示盐商饮食文化,已经成为淮扬菜演绎传统与经典的名宴。
其他如镇江三怪——肴肉、香醋、锅盖面,著名的扬州早茶,以及大煮干丝、鸭血粉丝汤之类的已然说不过来了。品江南,找“老沙”,就算对路了(此处大笑)。
同学篇——情谊升华
此次移动课堂,得到了“老沙”的力挺。课下带同学们赏美景、品美食自然不在话下,领略了镇江的风土人情,诠释了“游学”的内涵。当然,每晚也少不了向中国的酒文化致敬。
大家觥筹交错、畅所欲言,玩笑声碰杯声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亦乐乎,场面时而温馨,时而热烈。不论是醉或醒,大家却都是最真实的,没有任何虚伪与做作,忘却了生活的烦恼,忘却了工作的无奈,即使放肆一点也没人怪罪,千杯难买此刻情。
朴素的友谊,纯真的情感,畅怀的诉说,以及开心大笑,在成年人的生活中是难得的。当岁月在每个人脸上写上了成熟与沧桑,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强,当能令我们感动的事物越来越少,当人们在纷扰的“繁华”中只能蜗居在自我的龟壳中,像是回到学生时代的数日里,始终有着畅怀无忌的玩笑,有着无拘无束的欢乐笑颜。
人扬手“骑马舞”、有人高唱“中国心”,有人诵诗助兴,有人漫步舞池……那些瞬间,将成为永恒,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忙里偷闲得几回,同学情谊,课外延伸,江南游学欢乐行,大漠敦煌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