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核科学与核技术发展
报 告 人:柳卫平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13年12月04日(星期三) 15:00
报告地点:物理学院学术交流厅(主513)
报告人简介:
柳卫平,1962年10月出生,198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9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现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导。
1987年至1989年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1989年至1996年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研(92年),研究员(96年)
1996年至1998年 德国GSI重离子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1998年至2005年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导(99年),所长(2000年)
2000年至2006年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副主任
2005年至今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放射性次级束流实验装置,在我国开创和发展了利用放射性核束开展核天体物理研究的新领域,综合指标达到了国际上同类装置水平;利用该装置并结合国际合作,系统开展了核天体物理和放射性核束物理研究工作,形成了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都独具特色的研究路线,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EMBA招生简章:www.china-b.com/emba/daxue/bjhk.html)
任加拿大和日本的核天体物理国际合作实验发言人、中国核物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日本理化所核物理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核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被选为国际会议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
发表SCI论文70余篇;10篇代表性论文被他引100余次。获96年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06年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
报告简介:
核科学广泛应用于医学、能源、国家安全、环境科学、材料分析和空间探索等领域。核物理研究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集中在核反应、放射性、新同位素和超铀元素的合成等。
我国具有中科院近物所和原子能研究院等核科学技术综合研究基地,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反应堆和加速器等科学平台,目前有多个大科学工程正在建设和规划,未来我国将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核物理和应用研究平台。
我国把发展核能视为改善未来能源结构的重要手段, 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的发展路线和核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广泛应用对核技术形成了巨大的需求。
国际核物理的发展前沿是放射性核束物理和核天体物理,前者探索远离稳定线核素的新性质,后者阐释恒星中核过程产生的能量和元素核合成的规律。
报告将围绕上述方面做深入浅出的综述,力图展示上述个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
发布者:caiji
来源:EMBA招生信息网本页网址:http://www.embaon.com/beihang/83158.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